没标题的必要¶
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写过了——
讨论教育、在线教育, 或学习兴趣爱好, 天赋等话题时, 总有教育应该培养天赋或兴趣所在的观点, 然后就对应试教育大加鞭挞,理由就是应试教育扼杀天赋等老生常谈的内容。
不会为极端的应试教育作辩护, 只想反驳上面观点的一些漏洞。
兴趣不一定真实¶
首先, 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不一定是真实的。小孩兴趣多变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小孩兴趣多变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今天喜欢钢琴, 明天改玩绘画, 上午还在唱歌,下午就改去踢球, 你说他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呢? 难道朗朗从小一接触钢琴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钢琴?不需要家长、老师的督促就自觉练习?从来没有过放弃的想法?
就算这种儿童是存在的, 你是? 你子女是? 长这么大, 见过几个呢?
那成年人的兴趣总是真实可靠的吧? 我明确回答, NO!看科普、非教材书籍时,觉得很美好,非常感兴趣,可你真正拿起专业书籍学习, 进行专业训练时, 你就发现没兴趣了。
别说数学、物理基础学科,很多人觉得对经济、金融很感兴趣,其实只是对钱有兴趣,对这学科知识并没有想像中的热爱。 就算是歌手、演员这种没人拒绝的行业,可真学习、训练起来,这兴趣就陡然下降了。
当然, 真正感兴趣、热爱一个行业的人非常不在少数, “不疯魔不成活”的人有,但相对总人数来说,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教育针对大众, 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一定会对某个行业充满热爱,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有条件可以去试,但王思聪最有条件, 可他热爱什么了?
天赋不一定足够¶
这也是一大误区,找了别人的一句话“围绕着自己的特长与天赋去选择发展方向,在特定领域做到业内一流。”
“围绕着自己的特长与天赋去选择” 这话没错, 我承认, 虽然这事很难找, 关键是后面半句“在特定领域做到业内一流”, 跟前半句没什么关系。
首先,不怎么理会天赋论的人肯定不会说前半句, 不讨论。
认可天赋论的是大多数,但一说到教育就会说“教育要找天赋所在,成为一流”, 难道没问题吗?别说全世界、全国所有人, 光一年高考就有600万考生(算720万), 这世界总共才有多少行业、 领域? 以前说360行, 现在3万6千行,那平均下来,每行就有200人, 又要考虑很多人能力强,好几个行业、领域通吃。所以如果论天赋,多数人在所有行业都算中下水平。 自己天赋不足, 教育怎么让你在天赋、特长的领域做到业内一流?
天赋和兴趣¶
也不是说 没天赋就混日子,发现天赋本来就很难。
我认为“在特定领域做到业内优秀”才是正确的, 简单例子, 你在班上不一定是前10名或前10%,但你可以做到90分或80或最起码及格。 前10是跟别人比, 优秀是跟自己比。 别说什么挂科名额,那是针对挂科人数太多时要放一些人不放科设置的, 个个都实打实的80分90分,会强行把学生从80分拉到不及格?
这样说有点从反鸡汤回归到鸡汤, 跟自己比进步是比较鸡汤。 另外, 业内一流和业内优秀 也差不了太多, 一流可能是相对二流三流顶尖而言, 那优秀是不是相对良好、普通而言呢? 这语义主要看个人怎么想了。
反正我就觉得,即使天赋有限也可以在领域达到一定水准, 除了运动天赋, 智力上能对一个领域感兴趣, 有条件接受恰当地训练,成一个优秀的领域人士是做得到的。 牛顿时期微积分就是智力之颠, 现在大学老师讲得好一点,普通学生都能学会。 也许可以引用畅销书《异数》提过的, 若干年前被认为非常复杂、难以弹奏的曲子,现在正常音乐系学生都能演奏。
你说上面两个例子可能只是长时间人类智力提升的结果, 那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够近了吧, 不过100年,当年也是难倒一群人的,现在不照样很多人能看懂了吗?
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也许真是智力提升的结果,那又如何,抱头痛哭?为自己的“低智”痛哭?
大众教育要保证基本知识素养¶
中国现在是搞大众教育, 相对一视同仁, 问题主要是全国经济条件不同, 有些地方非常好, 有些地方连义务教育都困难, 二来也是资源不足, 比较明显的应试教育。
大众教育是要保证民众基本知识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 强制要求若干学科达到某个知识水平。 你天赋在其他领域,不在数学物理, 就不学数学物理了吗? 又不是弱智和精神病。 放羊教育想不学就不学, 那多数人就真的都不用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