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维图¶
知维图 想创造交互式、 启发式教学, 升级一下MOOC。
只是大体方案, 细节和技术缺少数据、实验、条件还没法全部搞定。
源代码链接 新手重新造轮子(看不懂别人的,尴尬),差很多,甚至永远完成不了。
问题和需求¶
Problems and demands:
- 易走神:上课容易走神,人多、老师不管或管不过来; 看书(专业、技术书)畏难、敷衍、易走神,没有真正动脑
- 无反馈:老师讲课容易满堂灌而无效果,不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个性化教育;学生通常也不知道学习效果,会有课本和习题的巨大落差。
- 方式不好: 简单灌输知识、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但如何找到、想到的探索、创新思维没有融入,不利于培养优秀的思维方式
- 知识点管理: 看书总看前面部分,不知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知识点间的关联。
- 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很难结合,即使是SPOC,仍然面临前4点。
问题说明¶
前提:以上是个人估计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人所遇到的问题, 但只是笔者我一人的体会,完全基于我个人近几年学习一塌糊涂的体验。没看过教育学书,没有教育数据,啥都没有, 不保证想法的正确性。
如果多数人上课专心、看书认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经典教材简单明了,一点就透的话,那我整个方案没有意义,可以关闭页面了。
解决方案思想¶
- 在线教育(视频和互动教材)中添加更多小问题,形式多样化(选择填空)。作用:
- 减少走神, 促进边看边思考
- 了解学习状态
- 对比: Udacity,Codecademy多数问题设计得太复杂,打断学习思路的连贯性。Coursera的问题又少又不太好。有示例 svm最大间隔
- 小问题形式多样化(选择填空),加上题量多,可以有后台数据显示学习状态——也可以把数据显示给学生,还能对比、推荐。
- 根据小问题、问答式或启发式的思路,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索发现, 并能在教学中强调一些思考方法、原则。
- 思维导图、目录列出更详细的知识点关系,避免线性知识组织, 同时可以标注知识点学习次数、状态等,可视化效果更好。
如果可行,则有好处¶
- 减少走神现象, 极小段的视频或文字后接一个小问题
- 问题的回答可以作为数据反馈, 直观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情况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 可以和线下课堂教育相结合, 解放老师的授课压力,可以轻松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多出一些精力用于指导。
- 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支撑,多使用略主观的填空题,可以通过回答内容,对学生学习、思维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更准确的进行个性化教学
- 略强制、促进学生思考,真正动脑子。需要技术上避免作弊和乱填
- 培养、锻炼学生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创新、探索思维, 同时应该能提高学习效率
- 启发方式或提问方式可以结合到习题中,既能提供必要的提示而不破坏学生的思考,又能了解学生做题式的思维过程,智能指导学生做题(技术上应该非常难)。 花费一定的成本,可以制作足够大的题库,能评估知识掌握情况。
- 渐进积累,既包括教学资源、数据的积累
- 学生看思维导图、目录学习有目标、 有全局认知,并且方便查缺补漏、复习。
- 体系化学习, 像种树长果实一样可以看到学习的结果,有成就感。
- 后续扩展,学生对知识心里有底, 有明确的学习路线,从效率上,也许能多发现几个天才。
- 后续扩展,公司也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水平
其中第4点,我认为如果确认没有下面的可行性问题,那么这个在线教育 能较好地和学校教育结合, 对在校学生能加入线下家长、老师的监督作用, 影响、意义大于单纯的在线教育、MOOC。 当然,对于非在校人员仍是在线教育、MOOC。
方案中可能的问题¶
- 没有实验、数据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我没搜过),尤其是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效果。哪怕仅针对高中、大学以上逻辑性较强的数、理工科教育,也不知道能否实现启发式教育, 其他学科、更低年龄的应该更难。
- 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上,是否支持比较智能化的问答, 进而支持更合适的启发教学。
- 似乎很难设计启发式问题,可能只能做到普通问答。 按某模型说的, 专家看问题往往是直觉式的,没有准确的规则,所以无法说清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 如何启发也就没有个明确的标准。
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 有一个科幻小说里完全智能的机器人 循循善诱地启发你去学习、做题,同时还起监督作用。 有任何问题(能用已知知识回答的)他都能启发你去自己发现答案。
现实中,老师没空(学生多),也不一定了解如何恰当地引导你去发现、探索; 书本、MOOC视频不会回答你任何问题, 网络和论坛能回答问题,但不会启发你; 贫困地区更缺师资。 网络和电脑手机的成本远低于教师人力资源,以后会更低。
我的方案除了未验证有效性外, 主要就是不够智能。 智能技术发展到理想水平的话,启发式教育自然可行,不需要专门的教育产品。
另外,读书无用论、屠龙术、就业等社会问题没有纳入考虑。个人也一厢情愿地认为,社会对各科优秀人才都还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只有优秀人才不够多的问题。
思想升华¶
也可以认为是又吹一下。
“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进行思考为中心, 那个西方什么话说的教育是点燃人脑海中的火焰什么鬼的,所以 有几个层次:
- 单纯让学生思考, 其实就是做题, 比如在视频、或电子版书、博客里嵌入几个问题,也不管这问题到底做了啥, 可能把简单的回忆也当思考了, 但10秒前的内容甚至连回忆都算不上吧?
- 让学生集中精力地去思考了, 简单说,觉得该让学生思考时,就放个问题,作个预告,让学生想想,接下来的内容学生也就会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么,学生在接下来的听课中寻找答案,结束时再来重复问题,学生回忆、总结。这个层次也挺不错了,但还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觉得学生该思考了。
- 理想境界。启发式的教学,指导学生探索式的思考。就是科学家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就如何思考。简单来说,从现实中的问题或以前知识的漏洞开始。
例子:
- 比如我至今没明白的牛顿当初建立的微积分为什么根基不准,就从微积分的不稳根基开始,用思想、方法、规律、模式等来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这整个过程中 都是学生自己从问题找到答案, 教师的提示几乎仅限于试试逆向思维、二分等(我也不知道有哪些,人如何思考本来就只有各种假说)。
- 发现、提出问题也是一样的,生活中像成绩不好、上课学习状态不好就是问题,数学物理等抽象问题比如看钟摆就想钟摆是如何摆动的,其实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小时候大家都会,长大反而不会了——因为知道太难了:) 。
- 至于担心应试教育的做题问题,做题也是思考,应该是都有做题模式,反正就是这种思考训练后,应该更能举一反三。
当然, 这种模式针对需要思考的领域、学科及知识。 背诵全文一般死背; 艺术表演为什么要这么表演还是需要思考的; 音乐为什么有些悦耳有些难听,音乐系要思考出模式来。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其实不局限于理工科, 只是主观与客观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 我的方案是能做到第3层理想境界,但估计需要强到接近科幻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第2层都还可以弄成偏客观的,复述,那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但第3层时 同样的内容 表达出来就天差地别了, 而且万一学生想到新的方法,甚至真的新的问题、理论呢? 更不用说 程序根据知识库 能自动生成教学内容,进行对话, 这样就不需要人来编写了,但现在技术肯定不行,因为只有人能给人的跳跃思维做出一个还算合理的假设。
第3层在 1对1家教里应该可以做到, 需要老师自己对知识点掌握到这个程度, 这样启发学生, 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了。
技术与形式¶
我个人认为, 应该主要是基于文本而不是视频制作 交互式教程。 虽然嵌入问题的视频也不错,但灵活性、连贯性上没有文本中嵌问题好。
一个交互式教材 简单示例, 基于markdown格式编写, 和写书比较像, 主要是真正尝试过问题后,才能进行下一段,同时问题不能太复杂,小步思考。
对比¶
文本优势:
- 容易修改内容, 视频需要重录
- 制作上,视频录制确实快一点,但加入大量小巧问题后,会有更灵活的知识点衔接, 视频弄太碎也不方便吧?
- 应用到习题上,更不适合视频了,为每个习题录视频不成立
- 文本形式更灵活多变, 可以是交互式教材, 可以是聊天机器人, 甚至可以是VR, 视频转VR有意义吗?
视频更适合用在纯粹讲故事、介绍历史上。
完整流程¶
- 将知识点以知识导图、目录形式组织, 并与教程资源、 测试题集关联。 示例:机器学习导图及目标
- 有两个思维导图和目录标签页
- 点可用涂色等方式来表示学习次数和掌握情况
- 若干点上有教程链接(制作问题,需要鼠标悬浮点上)
- 教程以文本编写(目前采用markdown,希望能找到更好的组织形式),显示效果:
- 交互式教材 svm最大间隔
- 聊天机器人
- 虚拟现实。 需要语音识别和语音生成,还应该有个虚拟人物形象生成,VR就要真正做到交互。在虚拟现实里看视频、看文字这种死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 嵌入其他特殊互动(各式各样太多)
- 理化生模拟实验, 在线、虚拟操作
- 计算机编程可以参考 tryRegex 或 Runestone Interactive python。 示例
- 数学、物理题过程推导(不是简单的填空、选择)
补充¶
个人觉得, 这个方案除了直接的教育意义外,还能促进以下发展
- 教育、心理学
- 真实的人的思考方式数据,虽然是以文字描述,需要分析,但比问卷调查靠谱
- 学习者思维方式分类
- 推荐
- 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聊天机器人技术,总要让学习者觉得越来越智能、像人, 而且也能有数据支撑这个研究进步
- 虚拟现实、语音识别、生成。
- 虚拟现实能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不交互的虚拟现实没有意义
- 人物形象更真实, 有合适的动作、表情, 而且可以修改不同的形象, 教授或明星,帅哥或美女, 应该不猥琐吧?
- 语音识别、生成, 不然对话就没法进行了,虽然肯定用类字幕形式辅助。
真正的智能解题、智能提示 我不知道属于哪块AI技术~~~机器证明?知识图谱?逻辑推理?
介绍完毕¶
文笔不行,请见谅。
以上内容仅是个人想法,没有实验数据作证,如果有读者有想法想讨论一二,或愿意给笔者解释下笔者想法是如何的不切实际,帮我打消这不切实际的想法,非常欢迎,非常感谢,联系方式见博客右部,微博、邮箱都有。